當戈壁灘遇上光伏:昔日不毛之地成為今日“光伏?!?/div>
文/陳昊星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內一景 國是直通車 陳昊星 攝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以西的地區,曾一度被廣闊的戈壁沙漠所覆蓋,長期受到風沙困擾。這里平均海拔約2920米,白天陽光普照長達8小時。干燥、貧氧、土地貧瘠等生態問題長期困擾著這里。
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一場巨大的變革正在發生:超過700萬塊深藍色光伏板在綠色草甸上展開,昔日“風吹石頭跑”的蒼涼景象已不復存在。
這里有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大裝機容量水光互補發電站——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還有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海南州光伏園區。
這些光伏板究竟蘊含了何等神奇力量,竟能將曾經寸草難生的荒灘蛻變成如今的“光伏?!??
數字技術實現了“綠電+生態+民生”三贏局面
青海海南州光伏產業園區內的光伏電站,在發
極端天氣發生后,對GDP有哪些影響?怎樣減小損失?
文/華卓瑪
“發生極端天氣的當季,會導致GDP走低,此后多個季度仍有負面效應?!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唐遙及其團隊對極端天氣對經濟影響進行了量化研究,得出上述結論。
據《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3)》,中國氣候風險指數呈升高趨勢,表現為極端高溫事件頻發趨強,極端強降水事件增多,臺風平均強度波動增強。
極端天氣后GDP當季下降0.2%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極端天氣事件,如暴風雨、洪水、干旱和熱浪等,能夠對經濟產生廣泛影響。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導致農作物減產、基礎設施破壞、能源供應中斷等問題,如果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或持續時間較長,對經濟增長、就業、通脹等產生的影響將較大。
近日唐遙團隊所作的研究顯示,在一次較大的極端天氣沖擊之后,GDP在當季下降0.